盘锦有120万亩芦苇荡,曾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苇客。在上世纪末之前,当芦苇荡里的水面结冰时,大批苇客就会从四面八方赶来抢收芦苇,这些苇客吃住在芦苇荡里,建起一排排的塘铺。 苇客在火炕上聊天。 近年来,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,大机械代替了传统手工,...
早些年,我们常见饭店外面挂着幌子。可我们并不知道,幌子上面挂的花花绿绿的布条代表什么意思。如今,这种幌子很少见到了。10月中旬,盘锦市文化部门进行民俗调研时,在田庄台一家关闭多年的老饭店里发现了40多年前的幌子和幌杆。这家饭店的老板王学军给记...
时下辽宁很多城市都在寻求自己的文化定位,试图找出历史给予城市的最经典的文化遗留,以此凸显自身的文化经历,尤其是观照未来的文化发展。这种努力是城市进步到一定程度所展现出来的一种文化自觉,世界上各大城市也都如此,都在力求以此呈现自己独一无二的...
在人们普遍关注乡音乡情及乡愁的当下,盘锦市率先完成了自身的文化定位,推出了代表性地域文化符号辽河口文化。这一文化标识的确立,在凸显其地域文化面貌独特性的同时,也在过去与未来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,为这个城市接下来的文化发展铺垫了必要而又坚实的...
摄汇视觉 摄汇视觉 摄汇视觉 http://mp.weixin.qq.com/s?__biz=MzAxNzQ4NTg0Nw==mid=211231218idx=1sn=b118b3987810e7d2ec38c80ae4256c16scene=1srcid=0919yY6uqfnPUMPi6bpxEU9ckey=d4b25ade3662d6439732308095f1cd49b889a5815b39f476d905fabe24dfa44259d749...
致远文化沙龙第三期 纸里乾坤,走进剪纸艺术的世界 她的剪纸作品,表现手法独有建树,既有杨柳青剪纸的细腻,也有西北剪纸的粗犷;既有白描画的形似,更有写意画的神似,每幅作品都让人感到草根文化的巨大发展空间,已成为盘锦连通中外友人和港台同胞的使者...
2015年9月22日,由我市史学昌、杨洪琦、刘仁、邱茂炜、王楠组成的非遗专家组,从16个申报非遗项目当中经过认真筛选评出我市第五批非遗11个市级项目。...
2015年9月17日下午二点,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E3楼演播大厅内座无虚席,来在省内十余个非遗项目在此进行表演。其中包括盘锦上口子高跷、沈阳相声、国家级项目辽西木偶戏、 铁岭二人转、 海城喇叭戏等十余个传统文化项目,内容丰富,活动十分精彩。...
盘锦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起步于2007年,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厚爱下,一批非遗项目被整理出来。他们是一个城市的文化标签,是这块土地的文化根脉。他们就在我们身边,伴随着辽河口,与水,与土地,与人们一起,生生不息。 非遗保护工作任重道远,此次四个...
8月14日,刘坤剪纸培训班第一期在景安社区开班,为期三个月,通过三个月的培训,争取在2015年年底举办学员剪纸作品展。此次培训已是传承民族文、筑梦精神家园非遗进社区、进校园系列活动第二次进入景安社区,均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。...